近日,在大朗镇中心小学养正楼一楼体验校园文化,节气茶饮、中药香囊、荔枝文化、编织技艺展,生动呈现出大朗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“五育融合”的教育实践。
当天上午,大朗镇“一校一案”质量提升项目成果展示活动在大朗镇中心小学启动。活动以“践行五育融合,共筑教育新未来”为主题,通过课例展示、互动研讨和专家指导等形式,深入探索“五育融合”视域下的课程创新与实践路径,构建全面发展育人体系。
生动演绎“五育融合”课程创生实践
近年来,大朗镇大力推动“一校一案”项目,促进各学校均衡优质发展,横向打通了镇内外协同发展壁垒,纵向打通了学段壁垒。作为区域中心学校,大朗镇中心小学积极发挥教育集团龙头校的引领作用,以“铸魂·协同·创新”,生动演绎了三所学校共同视域下“五育融合”课程创生实践。
活动现场,教育创新的浪潮澎湃,成果瞩目。大朗镇中心小学《开心过大年》课例以春节为经纬,编织家国情怀与劳动教育的双重图景;大朗镇新民学子以“荔枝王国”探秘解码跨学科思维;大朗镇水口孩童的编织展演,让指尖技艺化为心灵修行。
随后,三所学校分别《探秘“药食同源”——思政+数学+劳综+人工智能融合课》《荔枝红里绣童心 ——美术+劳动+语文融合课》《鱼植共生——劳动+科学+综合实践融合课》为主题,展示了精心设计的跨界融合课程,充分展现了跨界融合的魅力,促进不同领域的教育理念相互融合,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“我们不只是在做课程,而是在培育能听懂土地心跳的人。” 大朗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远桥表示,该教育集团围绕“和美教育”办学理念,基于“致力于学生和美人格的养成”的课程理念,按照“以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和美发展为纲,以各类课程的校本化统整与创新为轴,以课程实施的全面规范为本”的课程建设思路,通过多轮“课程再造”行动,系统建构了和美教育“1+5+X” 课程体系,助力实现学校办学目标。
教育专家点赞大朗跨学科融合课程
“教育应如榕树,根系深扎乡土,枝叶触摸星空。”与会专家一致感叹道。
“一堂堂精彩的跨学科融合课程,并不是简单的学科叠加,而是教育DNA的重组。”广东省第二师范培训处处长龚孝华教授认为,当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自然生发,核心素养便有了生长的土壤。为此,他建议大朗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要进一步拓宽课程建设边界,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孩子;利用信息化手段助推课程建设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;及时总结经验,提炼课程成果。
“本次‘五育融合’课程实践主题契合国家教育方针,通过多学科融合与项目化学习,有效融入本土文化元素,成效非常显著。”深圳市莲南小学校长冯永认为,小学教育应以党的教育方针、“三个面向”(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)为行动指南,在保持本土特色基础上加强现代化、国际化元素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未来竞争奠定基础。
深圳市福田区梅山小学校长刘锐娟说,三所学校以“五育融合”为核心理念,构建了跨学科课程体系,实现了学科深度融通与文化创新传承,系统孵化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,期待大朗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持续深化课程改革,为大湾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本。
“现场见证大朗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课程成果展示,深受触动。”江门市江海区景贤小学校长莫斯汝表示,大朗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以生为本的教育实践,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,期待持续引领大湾区教育创新发展。
培育具有大湾区特色的育人模式
据介绍,在“一校一案”质量提升项目的引领下,大朗镇各学校积极融合篮球、毛织和荔枝等本土特色元素,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模式,开创了“一校一品牌”“校校有特色”的新局面,4所中小学校获评国家级青少年篮球、足球、传统文化特色学校,10所学校获评省市劳动、科技、信息教育及品牌学校等。同时,结合中医药、科技、劳动、体育、艺术等特色课程,开创了“篮球宝贝”“双能少年”“思政金课大比武”“科学点亮”“劳动教育”等品牌。
“大朗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三所学校的生动实践给我们带来三点启示:本土资源开发需与时代脉搏共振,技术赋能须回归育人本质,课程改革需构建长效机制。”大朗镇教育系统党委书记韩淑儿表示,当前,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,面向未来,我们要聚焦核心素养培育,重构育人场景,打通校园与社会场域,深化供给侧改革,探索“教育+”跨界合作模式。
大朗镇教育管理中心负责人期待,各学校持续发力,栽下传承之树,深扎岭南文化沃土,让教育有根脉、有乡愁;培育创新之树,以校际协同为枝干,构建全域育人网络;呵护生命之树,用五育融合催发每个孩子的独特绽放,实现从“学科拼盘”转向深度融通,从“技术应用”升维至思维革命,从“成果展示”进阶为范式创新,培育具有大湾区特色的育人模式。
大朗:洋坑塘村开展消防安全夜查专项行动
大朗中学开展2025年春季住宿生夜间消防安全疏散应急演练
大朗:凭疗效从 “小众” 变 “大众”,这神奇的毫火针,你不来体验一下?
大朗:停车“有位” 文明“归位”
大朗:荔枝花盛开 蜂农迎来“甜蜜事业”黄金期
大朗:清明假推火“拼假”热 多条赏花线路备受追捧